中國傳統文化系列講座:上帝與太一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 “天”

二零一九年九月十一日,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王志勝教授為紹邦書院主持了一場中國傳統文化講座,題為“上帝與太一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吸引了約80名師生參與。

王教授在講座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上帝”不是一種宗教,而是祖先對宇宙、對自然運行規則的敬畏,也就是對“天”的敬稱,這在《尚書․周書․召誥》、《詩經․周頌》及《周易》至能體現。他以良渚文化遺址作為引子介紹何謂“天極”,良渚琮王上的神徽,上面是戴著羽冠的天極神、下面一隻神龜。中國古代的天象是把天極,也就是北極星,處於星象體系的正中;而古代西方是以太陽為中心的體系。同為天蓋說,中西方是有區別的。這也決定了遠古東亞沒有太陽崇拜,只有北極星崇拜,也就是天極崇拜,太陽崇拜是從漢代開始明確的。這是古人對自然之天的崇拜。接著,王教授從一件出土的青銅器—“何尊”說起,指出“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何尊”,意為“天下的中心”,即洛邑。

最後,王教授也介紹了星宿分野對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歷代王朝之所以在自己的朝代名前加一個“大”,例如大魏、大齊、大唐、大宋、大明、大清,這個大其實是“太”,以太一為中的意思,所以古代王宮建築中軸線對準的是北極星。

講座上,王教授分享其在雲南大理拍攝到的北斗七星,讓參與者大開眼界。